贵阳包车去舟溪镇情郎村:
贵州凯里舟溪镇情郎村上寨的“保寨树”——金丝楠木
贵州民族村寨的
独特风景
每当你行进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,不时会看见一株或几株高大茂密、郁郁葱葱的古树,这些大树就是被当地乡亲们视为吉祥如意的“保寨树”。而在这一株株历经风霜雨雪的“保寨树”旁,则是美丽的少数民族村寨。
图腾崇拜的产物
提起“保寨树”,寨子里的老人们都说从古时就有了。乡亲们把古树视为“保寨树”,意为此树能保佑全寨百姓幸福平安,祖祖辈辈都能得到古树的庇护,并且把古树看成是一种能通人性的“神树”。
一般来说,每个布依、苗、水、侗等少数民族村寨的寨子前后都古木参天,几株最高最大的古树就是“保寨树”。而这些“保寨树”多为银杏、枫香、柏树等比较古老、长寿的树种,且树龄都在百年甚至千年以上。
从民俗学的角度讲,“保寨树”是少数民族同胞的一种图腾崇拜。他们认为,树也是神。比如苗族同胞就把枫香树视为图腾加以膜拜和祭祀。苗族古歌中就有关于枫香树的诉说,并且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从枫香树中变出来的。因此,苗族的“保寨树”通常是枫香树。布依族和水族的历史中,也有大量有关树的传说。
“保寨树”是贵州特有的民俗文化现象。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都匀,“保寨树”多为银杏树。银杏树又称“百果树”,是当今植物界仅有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一个品种,因而获得了植物“活化石”的称号。因其生长缓慢,种树苗要十多年后才结果,故有“公植树而孙得食”之说,又美其名曰“公孙树”。这种珍贵的树木,多数栽种在寺庙庭院、村寨附近,因其高耸入云,古朴雅致,除被乡民们视为“保寨树”外,又被尊称为“圣树”、“神树”等。
都匀奇观
生长在都匀这片土地上的“保寨树”,最出名的有那么几株。一株是距市区32公里、海拔1280米的布依族山区——摆忙乡旧堡寨的“银杏王”。这株银杏王树干胸围12米,直径4米,高40余米,覆盖面积两亩多。站在树脚下,要8个人牵手才能围抱。抬头仰望,主干似擎天之柱,枝叶浓密,遮天蔽日,少说也有3000年的寿龄。关于这株“保寨树”银杏王,当地还流传着一首布依族民谣:“摆忙银杏遮半坡,下雨三年不透脚,这棵贵州大树子,小雨树下摆十桌。”该树每年果实产量上千斤,因此又成了远近闻名的“万元树”、“摇钱树”。
在摆忙乡石板寨沟坎边,也有一株5人才能合抱、高约40米的“保寨树”。每逢春夏之交,此树不开白花就开红花。据说,凡开白花,当年庄稼则会歉收,若开红花,则五谷丰登,人畜兴旺。为此,村民们常盼年年开红花,因而给这株神奇的古树取名叫“怀昂令”(布依语,即红喜树)。但令人惋惜的是,1998年夏天,这株 “保寨树”不幸被雷击烧枯,而今只有那千年缠树的古藤,仍青枝绿叶。
古朴的精神寄托
“保寨树”的存在,表现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对幸福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望和向往,他们祈盼“保寨树”能让人们年年幸福安康,家家和睦相处,四季平平安安,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。因此,每个村寨的“保寨树”也不仅仅局限于一株,有的寨子也有两株或多株。如摆忙乡旧堡寨,除了那株“银杏王”外,还有一株距“银杏王”百米的5人合抱、直径约两米、高40余米的千年红壳榔(学名叫榉木),也同时被视为“保寨树”。而距旧堡寨不远的新寨,有7株树龄约500年以上、高40余米的枫香树,也被认定是寨子的“保寨树”。
“保寨树”是不能砍伐的,上山割草砍柴,下田耕犁种地,每每路过树下,父老乡亲们都会神色凝重而庄严地投以崇敬的目光。因为他们深信,“保寨树”能给他们带来好运。同时,“保寨树”对当地的环境和生态也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,并且作为一种独特的风景树,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。